作为一场恶名远扬的艺术与财政滑铁卢,迈克尔·西米诺的«天堂之门» 常被指责为伤害了西部片,最终断送了二十世纪70年代好莱坞新浪潮(新好莱坞)的一批年轻有为、勇猛直前的独立导演前途的罪魁祸首。在影片中,迈克尔·西米诺以一种修正主义的、后-越战时代的视角看待美国帝国主义,将历史上的怀俄明州约翰逊县战争(Johnson County War)作为史料,拼接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底层外来移民与富有地主之[展开全文]
主演 Kristofferson 在接受访问时谈到,他相信电影的主题,对美国资本主义的无情视角,使得该片不受待见。“这是政治迫害”,他说。他记得里根总统的第一任司法长官 William French Smith,对片场的头头说:“以后再也不要拍这种对美国历史有负面看法的片子了。”
Reached at his home in Hawaii, Mr. Kristofferson said he believes the themes of the film, with its grim view of American capitalism, were what made it so unpalatable. “It was a political assassination,” he said. He recalled getting word that Reagan’s first attorney general, William French Smith, had told studio heads that “there should be no more pictures made with a negative view of American history.”
—— 纽约时报 Time Has Been Kind to ‘Heaven’s Gate’时间终究对«天堂之门»仁慈
◎影片评价
和格里菲斯的«一个国家的诞生»比,我丝毫看不出什么理由,说«一个国家的诞生» 比«天堂之门» 更伟大……正如格里菲斯的电影一样,«天堂之门» 属于史诗,它博大、野心勃勃、饱满充沛,关注的是民族身份、国家前途的主题。然而,«天堂之门»又是一种极其不同的史诗。几乎所有的史诗,从伊里亚特、埃涅阿斯纪到艾西特、出埃及记(包括一个国家的诞生),它们都是庆祝成就,盛赞伟业,尤其是民族的成就,帝国的伟业(尽管有时可能关注伟业所带来的损失),«天堂之门»是一部关于灾难与破灭的史诗,深具个人与民族的色彩。它甚至可以被叫做«一个国家之死»,想想看,蜂拥而至想看«星球大战»、«夺宝奇兵»、«ET»的电影的人们有多愿意看这样的电影?没有慰藉,不叫人放松。«一个国家的诞生»盛赞的是这样一个美利坚,排斥、迫害他者(3K党/黑人的对立恰恰对照了经典西部片中的牛仔/美洲印第安原住民),人以群分、纯洁血统,女性的绝对理想化从属地位。«天堂之门» 则是展示了一个可能的美利坚的破灭,一个发生在过去,在历史,却深深与六七十年代的激进解放运动相呼应的可能的美利坚:一种平等,一种民主,当他者被接纳,被尊重;当女性与男性真正平等;当性关系不再屈从于胁迫与占有;当家庭身份消融在大集体、大社群的认同当中。这种可能的美利坚已然破灭。 —— Robin Wood:HEAVEN'S GATE REOPE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