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日危途》(The Road)WiKi[1080P]

admin 2023-2-2 19

本帖最后由 luopenghj 于 2012-3-11 23:42 编辑

《末日危途》(The Road)WiKi[1080P]
什么都能错过,不能错过这个
ed2k://|file|%5B%E6%9C%AB%E6%97%A5%E5%8D%B1%E9%80%94%5D.The.Road.2009.1080p.BluRay.x264.DTS-WiKi.mkv|8541342881|45a44cb79d71ea2f0f5f2870ba9e0331|h=zeibwdrbekog7urvmpnoxxlnxnjz46m5|/

译  名 末日危途/路/末路浩劫(台)
片  名 The Road
年  代 2009
国  家 美国
类  别 剧情/科幻/惊悚
语  言 英语
字  幕 中英/英中/简/繁/英
评  分 7.6/10 (23,659 votes)
链  接 http://www.imdb.com/title/tt0898367
文件格式 X264 + 5.1 AC3 @ mkv
视频尺寸 1280 x 720
文件大小 2.13GB
片  长 111 min
导  演 约翰·希尔寇特 John Hillcoat
主  演 维果·莫特森 Viggo Mortensen  ....Man
     柯蒂·斯密特-麦菲 Kodi Smit-McPheeKodi  ....Boy
     查理兹·塞隆 Charlize Theron  ....Woman
     罗伯特·杜瓦尔 Robert Duvall  ....Old Man
     盖·皮尔斯 Guy Pearce  ....Veteran
     莫莉·帕克 Molly Parker  ....Motherly Woman

影片简介:

  《路》与08年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的《老无所依》同样改编自美国小说家考麦克·麦卡锡的作品,其中《路》更让他摘下了2007年普利策小说奖并受到了奥普拉书会的推荐。

  这是一个发生人类文明大毁灭后的寓言故事,幸存下来的一对父子穿过寒冷的城市废墟、荒无人烟的沙漠不断地向南行走,希望到达温暖的海边,寻找到活下去的可能,寒冷、饥饿侵袭着他们,还有吃人的人。孩子的母亲不堪面对这样的绝望,选择了自杀。不愿放弃的父亲,带着幼小的儿子,推一辆超市的手推车,里面放着毛毯、油布、沿路找到还没变质的食物罐头,随身携带一把只剩一颗子弹的手枪,向南方不停跋涉。途中他们几度陷入饥寒交迫的绝境,几次又幸运的绝处逢生。一路上,父亲不时警惕着避开可能有人的足迹以求自保,幼年的儿子却常常寄望能遇上和他们一样的好人。

  不断向南的求生之旅,将父子俩带到了期望中的海边,可是茫茫的大洋,依然看不到任何生的希望,在海滩上停留数日后,他们继续前行。父亲的咳嗽日益严重,加上腿部受伤,终于不支倒下,处于惊恐中的儿子,在父亲的遗言下,拿着手枪,独自走到了路上。一个有妻有儿有女的男人收留了他,男孩被一个出现的女人搂在怀中,文学里女性以救赎者身份现身的意象,再次出现,人类也在此刻终于见到了重生的希望。

一句话评论:

导演约翰·希尔寇特这次干了一个漂亮的活儿,他几乎重新确定了好莱坞关于"末日预言"影片的布景标准和拍摄方法。
--《好莱坞报道》

约翰·希尔寇特为本已残酷的小说加入了一种消极的末世情绪。借由荒凉的外景,全片散发出"濒死"意味也深入人心。
--reelfilm.com

影片中的父亲和儿子没有名字,所以这两个形象也就有了普世的意义。他们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主角,而是人类希望和焦虑的体现。
--电影眼

幕后制作:

  末日景致

  考麦克·麦卡锡是当今美国最有影响力的小说家之一。他1992年的作品《All the Pretty Horses》被改编成了《脱缰野马》,2006年的《老无所依》被科恩兄弟搬上了银幕,并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而本片的改编来源--一本名为《The Road》的小说也为他获得了2007年的普利策小说奖。

  影片描绘了一个在地球毁灭之后,人类寻找希望,艰苦生存的故事。小说中最令人难忘的就是麦卡锡对末日景色的描绘,那么怎么才能在生活中找到这样的荒凉的景致呢?导演约翰·希尔寇特说:"小说里没有具体写是什么原因使地球毁灭,所以我决定放弃一切背景说明,让观众自己去猜测发生了什么。为了找到这种末世景色,我们得排除一切生命迹象--有颜色的东西部能要,植物不能要,鲜亮颜色的衣服不能要,小动物不能要--我们需要的是一个单色的世界。不过我又不需要一个人为制造出来的世界,我希望电影里的世界尽可能地保持原生态的模样。功夫不负有心人,我们最后在匹兹堡找到了合适的外景。"匹兹堡是宾夕法尼亚州的第二大城市,在它的近郊曾经都是重工业公司的住宅区。随着上一次经济衰退的来袭,大部分企业倒闭,这些职工也都搬了出去。于是在上个世纪的80年,这个小镇子就被废弃了,在也没有人居住,甚至连流浪汉也不来这里。导演发现了这个"风水宝地"后,就在这里安营扎寨,拍摄起了电影。

  为了能更加贴切地表达出"末日"这个概念,导演在影片的音乐上也是煞费苦心。不同于一般好莱坞电影的音效轰炸,希尔寇特在电影里非常节制地使用了声音元素。他说:"我不希望电影里的声音和画面看起来不搭调,所以我基本没有在影片里加什么音乐,可以说这部电影是没有音乐的电影。而且为了让背景声音一样末日和死寂,我让录音师使用了单向的麦克风,录下来的只有风的声音,听着电影里呼呼的、单调的、甚至是乏味的令人不快的大地呻吟的风声,我对影片有了一种别样的感觉。"

  由于拍摄时间的加长,天气渐渐转暖,树木发出了新芽,地上的积雪渐渐融化,这是导演最头疼的事情。希尔寇特说:"身上的厚衣服渐渐穿不住了,太阳也越来越大,这让我很头疼。每次开拍前,我们都要在地上洒上一层人工的粉末,演员也必须装出很冷的样子,后期制作的时候也要为他们的呼吸里加上白色的雾气。实在没办法的话,一切只有借助于后期了。

  维果·莫特森挑战演技

  虽然被电影界称为"演技派"的维果·莫特森有着丰富的表演经验,可是他对《末日危途》中父亲的角色依然不敢掉以轻心。这位擅长出演低成本独立制作影片的明星,此次拍摄本片,可谓是遇到了极大的挑战。他说:"当导演找到我的时候,我正准备好好休息上一阵子。前面两年,我都在疲于应付各种电影的拍摄。整整两年时间,我一直在工作,所以我决定开几场摄影展,放松一下。后来希尔寇特找到我,给我看了剧本和小说原著,我明白我没法拒绝这个角色。这个筋疲力尽的父亲非常完美地契合着我当时的心理和生理状态,而且我还觉得虽然这个父亲很疲劳、不知道他们走到海边会发生什么,但是他还是充满希望的。所以我觉得这个角色由我来演是很恰当的。"莫特森答应扮演男主角之后,事情就简单多了,对于导演希尔寇特而言,电影的一个重头戏有了着落;对于莫特森而言,他需要做的就是养养头发和胡子,并且减一点点体重。

  为了达到小说中父亲的"悲天悯人"的精神境界,莫特森开始了对自己的打造。他开始有选择地进行一些阅读,听固定的音乐,每天严格得像僧侣一样安排自己的作息,他甚至改变了自己的一些饮食习惯。他说:"无论处于怎么样的生活环境之下,人都会有自己的理想,都会有自己的希望。我和一些流浪汉交谈过,这些人非常各异,要么有暴力倾向,要么平易近人。不过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希望自己能改善当下的生活。对于这样的一种生活,在地球的末日之后的人类也一样会有怜悯之心。不过在层层的压力的重压之下,他们可能忘记了同情,有的只是暴怒。因为要活命、要吃饱肚子、要穿暖衣服会让人类失去理智和自己的社会性--这就是小说里展示的地球。我不敢说电影能超越小说,成为一流的作品,但是它一定会给人以不同一般电影的启示。"

花絮:

·本片是导演约翰·希尔寇特拍摄的第一部美国电影。

·《末日危途》的小说在美国出版之前,希尔寇特就已经读到了一篇书评,他随即决定要把其拍摄成电影。

·《路》(The Road)这本小说为考麦克·麦卡锡拿下了2006年的布莱克纪念奖(James Tait Black Memorial Prize),2006年的美国国家图书奖和2007年的普利策小说奖。

·据说,《路》曾经影响了游戏《辐射3》的制作。

·为了找到合适的外景地,剧组走访了宾夕法尼亚、俄亥俄、路易斯安那、华盛顿与俄勒冈。

·本片全部实景拍摄,没有一个在摄影棚中的镜头。

·为了在室外录下单一的风声,而不是混杂了鸟叫、警笛和马达的声音,录音师使用了单向麦克风。

·在影片中,维果·莫特森的胡子和脏兮兮的头发并不是化妆的结果,这些"道具"属于他本人。

·为了扮演好父亲这个角色,莫特森阅读了大量的叔本华的作品,并且和流浪汉进行交流。

·莫特森在片场将自己的摄影机、诗歌集和自己灌的钢琴曲唱片和他从东欧买回来的书当做礼物分发给了剧组成员。

·影片中几乎没有音乐,仅有的几个段落是用对位法谱写的。

·影片的上映日期一再推迟,制片公司最早制定的上映日期是2008年的11月26日。后来推到了一年之后的2009年11月25日。

下载地址:
最新回复 (0)
返回
发新帖

ヾ(・ω・`。)快来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