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美国][传记][莫扎特.Amadeus][HR-HDTV/2.75G][双语字幕]

admin 2023-1-18 26

uump4.cc_[1984][美国][传记][莫扎特.Amadeus][HR-HDTV/2.75G][双语字幕]

◎译  名 莫扎特
◎片  名 Amadeus
◎年  代 1984
◎国  家 美国
◎类  别 传记
◎语  言 英语
◎字  幕 中英双语字幕
◎IMDB评分 (8.4)
◎IMDB链接 http://www.imdb.com/title/tt0086879/
◎文件格式 X264 + AC3
◎视频尺寸 1024X576
◎文件大小 2.75G
◎片  长  180 min
◎导  演 米洛斯·福尔曼
◎主  演 汤姆·休斯克 Tom Hulce  ....Wolfgang Amadeus Mozart
      F·莫里·亚伯拉罕 F. Murray Abraham  ....Antonio Salieri
      杰弗瑞·琼斯 Jeffrey Jones  ....Emperor Joseph II
      西蒙·卡洛 Simon Callow  ....Emanuel Schikaneder / Papageno in 'The Magic Flute'
      Elizabeth Berridge  ....Constanze Mozart
      罗伊·多奇斯 Roy Dotrice  ....Leopold Mozart

◎简  介 

莫扎特传上帝赐给天才非凡的才智,同时也把诸多苦难加诸于他们身上,正如庸才们只能永远的活在天才的光环之下,却可以联合起来对天才进行围堵和绞杀。神说,上帝面前人人平等……

1823年一个下雪天的夜晚,在维也纳的一家精神病院里,一个名叫安东尼奥·萨列里的老人自杀未遂。他向一位神父忏悔,讲述32年前自己妒忌和暗害天才作曲家莫扎特的经过。

年少时的萨列里对莫扎特的天赋异秉早有耳闻,他向上帝祈祷,希望自己有朝一日也能在乐坛成名。萨列里成年后果然当上了宫廷作曲家,并深得皇上的宠爱。但是莫扎特的到来让他感到地位和成就的双重危机,莫扎特那些才华横溢的作品仿佛是上帝对他平庸能力的无情的嗤笑,所以他发誓要千方百计找到机会来嗤笑莫扎特。于是一方面他通过诽谤动摇了皇帝对莫扎特的喜爱,并断绝了莫扎特的经济来源;另一方面又收买了一女仆安插到莫扎特家做奸细了解他家庭和创作的情况。他一次又一次用阴谋迫害莫扎特,但天性单纯的莫扎特却将萨列里视为朋友。最后,萨列里利用莫扎特对父亲之死的愧疚化装成莫扎特父亲的模样,要求莫扎特为他创作一曲《安魂曲》,他的用意就是利用莫扎特对死者的怀念加大其工作量,迫使他无休止的创作,把他的身体搞垮。莫扎特最终在贫病交加中死去,临死前萨列里还在逼迫他完成《安魂曲》的未完稿……

故事叙述完毕,萨列里告诉神父,上帝结束了莫扎特的生命,而要萨列里活着受罪,他的音乐已经死亡,而莫扎特的音乐却广为流传……

影片评论 作为庸才的大多数——《莫扎特》观后感

文/橙子的虚幻世界

以前自己总爱说莫扎特的音乐是眼泪中的微笑,枪炮丛中的玫瑰(这一句好像是说肖邦的),虽然确乎幼稚,但是莫扎特给我们留下的,大抵是欢快多于悲愁,清明胜于斗争。傅雷先生对莫扎特似乎有着某种偏爱,他说:“歌德是经过了六十年的苦思冥索(以《浮士德》的著作年代计算),经过了狂飙运动和骚动的青年时期而后获得(清明恬静的境界)的;莫扎特却是自然而然的,不需要作任何主观的努力,就达到了拉斐尔的境界,以及古希腊的雕塑家斐狄阿斯的境界。”又认为:“莫扎特的所以成为独一无二的人物,还由于这种清明高远、乐天愉快的心情,是在残酷的命运不断摧残之下保留下来的。”

所以,莫扎特的形象,至少在我们想象中,应该是温文尔雅,明朗阳光。而如片中那位御用作曲家萨列里的叙述,莫扎特确实是天才,他的音乐仿佛天籁,但是上帝竟然将他的声音,假以这样一个“下流、色情、行为轻浮的顽童”,传到人间。假如傅雷先生能看到此部获奖累累的电影《莫扎特》,听到他那轻浮夸张的笑声,不知会有何想法。

都说庸才对天才的嫉妒是这部电影的出发点,又有人说表现了不完美的人生与完美的音乐的并存,这没错。可是不要忘了,我们大部分人都是庸才,天才永远只是属于一小部分的人,所以电影的名字又有“上帝的宠儿”的意思。庸才就必定要扼杀天才吗?天才也只是某方面的天才,而庸才也只是某方面的庸才,更何况这是一位真正识天才的“庸才”。他对莫扎特的步步相逼,最终将他的灵魂深处对于“死”的激情点燃,将他所有的生命力燃尽。我以为,在莫扎特大部分的明朗动人的音乐里,都是青春的气息,我并不觉得他年纪轻轻的时候,不需主观努力便达到傅雷所称的境界。所谓少年不识愁滋味,清明只是天生所带来的气质。倘若只有这些,那么莫扎特并不具备今日所赞誉的境界。听他后期的音乐,隐隐已经透露出疑虑,不安甚至有激烈的情绪,孕育着后来贝多芬的特征,我感觉到,这位天才才开始步入对人生、对生活的怀疑和思考。

是什么杀死了莫扎特?是萨列里吗?他有什么力量,可以和上帝对抗。是莫扎特对父亲的歉疚吗?这大概是他第一次产生悲哀心情的来源。不谙世事,率性而为的莫扎特,除了尽力挥洒自己的才华,便是将灵魂放荡于欢娱、酒杯之中。当然你尽可以视为赤子之心即如是。然而作为父亲,是不能容忍儿子放浪的形骸。于是父亲的死,成为对莫扎特心灵上的十字架,从此精神备受折磨。那么,便是父亲的死将莫扎特引向了死亡吗?但是假如不是自心产生忏悔,那么其他任何事物,又能对自身有何影响?产生了痛苦,但是不能正视痛苦,背负十字架,不能将其转化,而深深自责,自此害怕鬼魂的到来,惧怕鬼魂为讨性命而来,不也离上帝之心越来越远吗?能夺取莫扎特性命的,只有莫扎特自己。

愤恨,引导萨列里,借助莫扎特父亲的灵魂,牵引莫扎特到生命的边缘,激活莫扎特灵魂里的另一面,驱使他走向完美的人生,尽管这是黑暗的痛苦的一面。正如没有约束的自由不是真正的自由,没有痛苦,抑或是缺乏对痛苦的认识的人生,不是完美的人生。

我们大多数的人,虽不至于自认为是天才,可也不见得有勇气承认自己是庸才,更不见得有萨列里的眼光。至少他懂得莫扎特是天才,他完全听懂了来自上帝的声音。而天才,更多的时候,不一定是被嫉妒扼杀,反而是被没有眼光所扼杀。被扼杀的不是天才的生命,而是天才的天才。萨列里恨的是,如此美妙的,只应来自上天的声音,为何上帝不将其授予自己,而授予那个不知愁为何物的轻狂少年。于是愤怒之下将十字架焚烧,将自己投身于上帝的对立面——魔鬼。做出这种行为,等于对自己的放弃。然而到底是魔鬼,还是上帝,造成他的嫉恨之心?我们有必要因为被上帝抛弃,而背上背叛的罪名吗?

藉莫扎特之心,萨列里通过自己的手,写出了莫扎特最后一部作品。通过萨列里的痛苦自剖,电影将作为庸才的大多数的我们的心,赤裸裸地袒露在有情世间。

究其实,作为天才并无其咎,作为庸才亦无其咎。上帝的安排,自有其道理。不能设想,假如大多数人都如莫扎特,那又如何?

下载地址:
最新回复 (0)
返回
发新帖

ヾ(・ω・`。)快来领券!